说起我的读书生活,大底也没什么好说的.无非是在童年的时候,喜好看一些杂七杂八的大书罢了.如今想要提起来,也只好泛泛而谈了.
记得最早读书的时候,还只有五六岁,当时刚刚学会拼音,读的也只是带着拼音的幼儿版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,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本书,才是我渐渐地喜欢上了阅读。书中的知识是用我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的,解决了我当时的一个有一个的问题。 到了五、六岁的时候,知识量丰富了,读的书也越发“高深”起来。当时我疯狂地迷恋J.K罗琳写的《哈利.波特》,书中的哈利就像是一个英雄,和那些神奇的巫术充满了我童年的梦。我在书外陪着哈利经历一件件故事,当他被表哥达利欺负时的气愤到大战巨蛇时的惊心动魄,再到决战伏地魔的危机。它们汇成了一片海洋,而我则驾驭着帆船航行,风平浪静时的安逸,搏击风暴时的奋勇。当读完完整的一套书,自己就像经历了一个人的一生,回忆起来,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快乐。
等上了初中,我依然花费大量的的时间去阅读,以至于我的文化课成绩惨不忍睹。看《穆斯林的葬礼》为女主角韩新月的感情纠葛而哭泣,等到了最后,一种空虚感涌了上来,不仅将书中的故事一一分析,将自己带入到故事中,如果自己遇到了这件事,会有什么反应,最后总结出来的总是让人心酸不已,为旧社会的封建而叹息,转而又庆幸自己生活在则个安逸的社会中。由于看得多半是悲情的书籍,就连带着自己用多愁伤感了起来。
高中的生活总是很忙碌,我便随身带着一、两本诗集,寻得空闲便要看上两眼。品味品味诗人的感情,斟酌斟酌字句间的奇妙。我看的诗集一般都是李白或李清照的,因为他们的诗总是透露着一种浪漫的气息。偶尔记下一、两句好诗,在朋友见卖弄一下,也很是管用。当诗读腻的时候,我还会看看纳兰性德的词,看这个词人用词句来抒发感情,不由的感叹——世间奇才。有时也会幻想着有朝一日也可和他们一样出口成章,吐词成诗,但也只是想想罢了。间或写的一两首小诗,却又觉得和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。
我觉得读书不一定非要以一种增加自己语言的优雅的目的去阅读,他可以成为一种休息的方式——窝在沙发里边看书边晒太阳在我看来就是最好的休息方式。看书也大可不必非要看那些名著、名人之类的,以自己己的喜好来觉定看书的范围才是最重要的。读书是一件好事,但不要让他成为你的负担,那样只会适得其反。我觉得出于自己目的的读书才可以收获更多的知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