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
作者:温馨 QQ:496661422
什么是家,别看我们经常生活在家中,但还真的没有给家下过什么最具体的定义。这就是因为家太熟的缘故吧。我第一次看到对家的概念解释,还是在儿子在初一时写的一篇日记里。
记得那里我在外地打工,孩子让我送到了弟弟家,丈夫于是成了自由人,所以代表我家的标志性的建筑物房子则是唱空城记的,也许这对初一时的儿子产生了触动,可能言语之中有时也透出了不满,好像是时间长了,回家一次。于是,他这样对他父亲诠释家的概念的,他说:“家是什么,家就是由爸爸,妈妈,及爷爷奶奶或姥姥,姥爷共同组成的,而不仅仅是一座空房子。”这就是一个十二岁孩子对家的全部理解。
他在他的舅妈家,他舅妈对他照顾的非常好,但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目中无人能代替他妈妈的地位,他后来曾和我说过,每当看到比他小三岁的小弟,在他舅妈怀里撒娇的时候,他说,妈妈我真的好嫉妒呀,我也想妈妈。他还说妈妈,我也很懂事,每当我放学早的时候,我都是先去小弟弟的学校去接弟弟,我们一同回家。
也许也是心中有一点不满吧,记得在儿子过生日前,我给儿子写过一封信,邮给了他,这封信,丈夫想看,他就是不给,他还一再强调那信是妈妈写给他的,这封信儿子保存了好长时间,还是后来我在收拾东西中发现后,被我毁掉了,为了看信父子俩还弄了许多的不快。
可能小孩对家的依赖性更强,认识的也比较直观,应说感受也是比较深刻的。可能也是那一次把孩子扔在家所致吧,当舅舅一家迁往南方的时候,儿子伤感了好长时间。后来他姥姥走后,更令他伤感了好长时间,儿子对家真的是很重情的。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平时,过节上更为突出。他们出去玩时还时常问他父亲,你今天在不在家,如果父亲说不在家,他则会在家陪着我。
对家还有点小男人的职责感,丈夫如出门时,他会自己检查门是否锁好,会自觉的去储存些水。会自己拿出自己的鞋凉上,一切似乎都在尽量的减少着妈妈的负担。但只要听到他爸爸回来的脚步声,他立刻结束他手里的所有工作,提前交班了。所以在家的人际关系上丈夫是绝对的劣势,这点上丈夫还真点可怜。
随着孩子日渐长大,明白的事更多了。看问题也就更为客观化和理性化了。不过有时呀,我们还真的会让丈夫在大的理论指导下做事。记得那年过春节前,我和儿子一唱一和的逼着丈夫下厨房做饭,我们呢还先为这一行为垫定了理论基础,先讲了三个代表中的一条,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,于是延伸出首先解决的是百姓的吃饭问题,落实在家庭上自然是做饭的问题,首先是妻子和儿子的吃饭问题。(丈夫没下岗前是国企的中层领导,他们正在学三个代表,我们家呢也没有别人)所在在家里这二比一的比例加之完备的理论基础,丈夫也只好面带笑容的去厨房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去了,我则和儿子在欢笑声中体味胜利的滋味。
对丈夫的在家里付出的劳动呢,我和儿子也总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的,做好做坏我们都加以赞扬。尽管有时也有一口不动的时候。我们绝不挑毛病。但物质上那还是不奖励了。哈哈。
看到这可别以为丈夫受气呢。我们家有时也很民主的,时常的也通过民主的形式决定着某些所谓的问题,为了赢得胜利,丈夫的投票方法也很特别,他往往举双手表明态度,有时也手脚并用。如果不是儿子反映快以同样的方式应对,还真的败在他的手下呢。不过胜与败,在这点上我们都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。因为本来就是一种趣味性的游戏嘛,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。
温馨 欢迎你
QQ:496661422
|